高中 | 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 题目答案及解析

稿件来源:高途

高中 | 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题目答案及解析如下,仅供参考!

选择性必修二 生物与环境

第一章 种群及其动态

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

科学工作者为了监测和预防某草原鼠害的发生情况,采用标记重捕法对该草原田鼠种群数量进行了调查,发现在最初调查的一个月内,种群数量每天增加$\rm 1.5\%$。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rm (\qquad)$

["

自然环境中增加田鼠的天敌数量不会影响田鼠种群的$\\rm K$

","

增长型种群的出生率通常要高于衰退型种群的出生率,而死亡率则相反

","

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时,标记物容易脱落,估算数值会偏小

","

最初调查的一个月内,田鼠种群数量增长模型应为$\\rm Nt=N_{0}\\lambda^{t}$$\\rm \\lambda$$\\rm 1.015$

"]
[["D"]]

标志重捕法是种群密度的常用调查方法之一。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中,捕获一部分个体,将这些个体进行标志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中标志个体占总捕获数的比例来估计该种群的数量。

$\rm A$、自然环境中增加田鼠的天敌数量会使田鼠种群的$\rm K$值降低,$\rm A$错误;

$\rm B$、增长型种群的出生率与衰退型种群的出生率无法进行比较,$\rm B$错误;

$\rm C$、由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第一次捕获数$\rm =$第二次捕获总数:第二次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可得种群数量$\rm =$第一次捕获的个体数$\rm \times $第二次捕获总数$\rm \div $第二次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若标记物容易脱落,会使重捕的个体中被标记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变小,进而使得估算值偏大,$\rm C$错误;

$\rm D$、由题干信息“在最初调查的一个月内,种群数量每天增加$\rm 1.5\%$”可知田鼠种群数量呈“$\rm J$”型增长,因此田鼠种群增长模型可构建为$\rm Nt=N_{0}\lambda^{t}$$\rm \lambda$$\rm 1.015$$\rm D$正确。

故选:$\rm D$

高中 | 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题目答案及解析(完整版)

去刷题
相关题库:
滹沱河水系具有调节气候、净化污水等功能,是石家庄的母亲河。沿河的景区内由近水边到陆地可分为光滩区、近水缓冲区、核心区等区域(如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将一定数量的酵母菌培养在密闭容器中,容器中加入一定体积的培养液,每天取样计算酵母菌的数量,一段时间后,绘制出如图所示的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同学甲以新鲜的葡萄为材料,用如图所示的发酵装置来制作果酒、果醋;同学乙为了探究培养时间与酵母菌种群密度的关系,将从葡萄皮上成功分离出的野生酵母菌分别接种于个盛有等量同种液体培养基的锥形瓶中,并放置在转速分别为、和的摇床上培养,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某科研团队研究了北碚区缙云山上某种鸟种群的数量变化规律,如图所示为该种群的瞬时增长量随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生态学上,常把环境容纳量又称值,最低起始数量又称值。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江苏滨海湿地是西太平洋海岸最大的淤泥质潮滩湿地,是黄(渤)海候鸟栖息地世界自然遗产地的主体,其中芦苇、碱蓬和互花米草为种最典型的盐沼植被。生态学家用三角形模型来解释植物的适应性(如图所示),该模型认为植物往往只有竞争能力强、抗生境严峻能力强、抗生境干扰能力强三种对策中的一种。将生境的严峻度定义为限制植物干重增长的外部强制因素,如光照、水分不足等,将生境干扰定义为破坏植物生物量的外力因素,如火烧、箱冻等,请回答以下问题。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下列有关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