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来源:高途
高中 | 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题目答案及解析如下,仅供参考!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辛亥革命
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民国初年,记者黄远庸写道:“今者党之问题,可谓波靡全国矣,一般之贤愚不肖,既尽驱率入于此围幕之中,旗帜分张,天地异色。……党人之视己党,则神圣之,其互相视,则仇仇之;无党人之视党也,则蟊贼之。”这种现象从本质上说明民国初年( )
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政党政治缺乏社会基础
","政党政治已经名存实亡
","民国政府人员组成复杂
"]从材料“无党人之视党也,则蟊贼之”可知,民众对政党的看法较差,反映出政党政治未能获得民众广泛认可,缺乏社会基础,故选B项;
民主共和思想虽在辛亥革命后传播,但材料反映的是党派纷争而非民众对共和理念的接受,且党派恶斗反而损害共和形象,排除A项;
尽管袁世凯1913年后打压政党,但题干所述现象发生在民国初年(1912—1913),此时政党政治仍在形式上运作,未到名存实亡阶段,排除C项;
材料聚焦党派关系而非政府人员构成,且北洋政府初期人员主要来自旧官僚和立宪派,复杂性并非材料讨论重点,排除D项。
高中 | 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题目答案及解析(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