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 | 中国近代的改革探索 题目答案及解析

稿件来源:高途

高中 | 中国近代的改革探索题目答案及解析如下,仅供参考!

选择性必修一

政治制度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中国近代的改革探索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魏源和龚自珍一样,主张变法革新,认为“变古愈尽,便民愈甚”。……中国要想强盛起来,不仅要学习西方的养兵练兵之法,也应当着手建立近代工业。强调在发展近代工业时,应“尽得西洋之长技”,并相信中国人完全有能力把祖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兴盛的国家。……在《海国图志》中,魏源还介绍和评说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

——摘自李侃、李时岳等著《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从19世纪60、70年代到20世纪头20年,是中国资产阶级形成并成为中国社会革命运动主导力量的历史时期,也是中国现代化的早期发展时期。从改良到革命,新兴的资产阶级为探索国家出路作出了种种努力,但终究摆脱不了的命运。

——摘编自胡德坤、宋俭主编《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人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使命精神、担当精神和政治智慧,勇于回答和破解时代之问、实践之问、人民之问,创造性地回答和解决了一系列重大问题,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新天地、新气象。……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观点、新论断,在理论创新和理论探索上都作出了各自独特的、独到的创造性贡献,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

——摘编自季正聚《在历史自觉和历史担当中砥砺前行》

根据材料一,概括魏源的主要主张。

[["

中国必须变法革新;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发展中国的近代工业;介绍和评说西方的民主制度。

"]]

主张:根据材料一“魏源和龚自珍一样,主张变法革新,认为‘变古愈尽,便民愈甚’”,可得出,中国必须变法革新;根据材料一“中国要想强盛起来,不仅要学习西方的养兵练兵之法,也应当着手建立近代工业”,可得出,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发展中国的近代工业;根据材料一“在《海国图志》中,魏源还介绍和评说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可得出,介绍和评说西方的民主制度。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例中国“新兴的资产阶级”主导下的近代思想解放潮流。

[["

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推动了新思想的传播;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三民主义,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以陈独秀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激进派,掀起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推动思想文化革新,有着解放思想的重大意义。

"]]

近代思想解放潮流: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革命派、资产阶级激进派等角度举例说明中国“新兴的资产阶级”主导下的近代思想解放潮流。如: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推动了新思想的传播;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三民主义,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以陈独秀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激进派,掀起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推动思想文化革新,有着解放思想的重大意义。(列举一例即可)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新天地、新气象”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

[["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方面概括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新天地、新气象”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

高中 | 中国近代的改革探索题目答案及解析(完整版)

去刷题
相关题库:
据统计,1843~1860年间,通商口岸共出现了434部西方作品的译本,其中约四分之三为宣传基督教的作品,其余大部分是科学著作。1860~1900年间,有关西方作品的数量激增,在约555部翻译作品中,有387部科学和技术作品,有123部作品的主题可归类为人文和社会科学。这一变化缘于(        ) 1920 年2月浙江爆发的“一师风潮”,缘起于浙江教育厅不顾学生反对撤换第一师范学校校长经亨颐一事。经亨颐主张改革国文课教学,支持传播新思想,创办进步刊物,成为浙江“主持文化运动的中心人物”  4月17日,“一师风潮”终以学生的胜利而告终,全校复课。这表明当时的浙江地区(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针对晚清列强环同的危局,同样心系富强的“清流派”代表张佩纶,专注于从《管子》中进行学术探索,提出“以政教言之,言自强者无非西法是尚,求其能通古今利害以自强者,无有也”。他既认为“欲求坚甲利兵……则必以炼铁为第一要义”,又着力发《管子》中的“牧民”之意,认为富国之术“虽通鱼盐之利,而实重仓廪之储”。以下对张佩纶思想解读不正确的是(        ) 19世纪90年代之前,中国知识界对“民主”概念多半囿于介绍而缺乏认同感,“民主”一词在文献中数量不多(        )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