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来源:高途
高中 | 中国近代的改革探索题目答案及解析如下,仅供参考!
选择性必修一
政治制度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中国近代的改革探索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80年,前直隶提督刘铭传上奏《筹造铁路以图自强折》,一石激起千层浪,刘铭传的奏议引发了一场朝廷内部关于铁路问题的争论。在这场争论中,壁垒双方,旗帜鲜明。李鸿章等洋务派力陈铁路之用,“考铁路之兴,大利有九端”,便于国计、便于军政、便于京师、便于民生、便于转运、便于邮政、便于矿务、便于轮船招商、便于行旅。除此之外,洋务派还认为,铁路具有“快捷、安全、制敌、弥内乱、节俭军费”等特点,因此,开通铁路有“万国缩伏,三军必皆踊跃”的作用。同时,也有官员对修筑铁路极力反对。以驻英副使刘锡鸿为代表的保守派认为,修筑铁路的主要弊端有三: 一是有害风水,“山川之灵不安,即旱潦之灾易召”;二是有害课税,“则走私漏税之弊百出,国课益以不供”;三是有害国防,千里铁路“势难节节严守”,外敌“一奋臂可直入室矣”。
这次论战,守旧势力占据上风。清廷于1881年2月14日发布上谕:“叠据廷臣陈奏,金以铁路断不宜开,不为无见。刘铭传所奏,著毋庸议。"刘铭传修建铁路的主张虽然夭折,但洋务派主持修建的唐胥铁路却在1881年建成。唐胥铁路计长20余里,由开平矿务局投资修建,主要用于运输开平煤矿生产的煤炭。
——摘编自曾凡炎《洋务派对中国早期铁路建的贡献》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刘铭传主张修建铁路一事引发的争议进行评析。(要求:史实准确,符合逻辑,表述清晰。)
背景: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和洋务运动的开展;新旧思想观念的碰撞;西学东渐的影响;小农经济的思维模式。(任答4点即可)
争论焦点:修建铁路对清朝统治的影响。
观点及原因:洋务派支持修建铁路的原因:修筑铁路有利于国计、军政、京师、民生、转运、邮政、矿务、招商轮船和行旅等,有利于富国强兵,是利国利民的千秋大业。
保守派反对修建铁路的原因:保守派认为修建铁路有害风水,扰乱民生;有害课税;导致清政府财政匮乏;有害国防,会丧失主权等。
评价:这一争议体现了中国近代史上应对列强侵略时,中国统治阶级内部洋务派和保守派的严重分歧。洋务派的主张以富国强兵为目标,一定程度上顺应了近代历史发展潮流,有利于中国近代化。保守派的主张则体现了封建顽固派的迷信和愚昧,具有落后性。
这启示我们:在社会变革中,要勇于解放思想,顺应历史发展潮流,为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没有固定答案。根据“一是有害风水,‘山川之灵不安,即旱潦之灾易召’;二是有害课税,‘则走私漏税之弊百出,国课益以不供’;三是有害国防,千里铁路‘势难节节严守’,外敌‘一奋臂可直入室矣’”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刘铭传主张修建铁路一事引发的争议的背景是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和洋务运动的开展;新旧思想观念的碰撞;西学东渐的影响;小农经济的思维模式。这一争论实际上体现了修建铁路对清朝统治的影响。洋务派之所以支持修建铁路是因为修筑铁路有利于国计、军政、京师、民生、转运、邮政、矿务、招商轮船和行旅等,有利于富国强兵,是利国利民的千秋大业。而保守派之所以反对修建铁路是因为保守派认为修建铁路有害风水,扰乱民生;有害课税;导致清政府财政匮乏;有害国防,会丧失主权等。所以这一争议体现了中国近代史上应对列强侵略时,中国统治阶级内部洋务派和保守派的严重分歧。洋务派的主张以富国强兵为目标,一定程度上顺应了近代历史发展潮流,有利于中国近代化。保守派的主张则体现了封建顽固派的迷信和愚昧,具有落后性。这就启示我们,在社会变革中,要勇于解放思想,顺应历史发展潮流,为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高中 | 中国近代的改革探索题目答案及解析(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