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来源:高途
高中 | 元明清时期的民族关系题目答案及解析如下,仅供参考!
选择性必修一
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元明清时期的民族关系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元朝在云南、四川等地设立宣慰司、宣抚司,任命当地少数民族首领如大理段氏、彝族兹莫等为土官,世袭统治,允许保留部落组织与习俗,但须服从中央调遣并缴纳贡赋。至元十三年(1276),元政府在云南设置行省,下设路、府、州、县,结束了云南地区长期割据局面。元世祖派回回人赡思丁为首任行省长官,又派张立道作劝农使,“教民播种,为陂池以备水旱”,并传去内地蚕桑经验。元政府还开辟驿道,联通大都与西南。此外,佛教与儒学在云南传播,昆明圆通寺、大理崇圣寺等成为多元文化交融的见证。
——据翦伯赞主编《中国史纲要》等
材料二
美国建国初期,领土仅限于大西洋沿岸的13个州。19世纪前期,美国通过购买、武装颠覆和发动战争等手段,在北美大陆西部地区获取大量土地。到19世纪中叶,美国的领土已经扩展到太平洋沿岸。1830年,联邦政府通过《印第安人迁移法》,将原住民强制迁移至西部贫瘠的“保留地”。1862年,政府颁布《宅地法》,吸引数百万移民垦殖西部。1869年,横贯北美大陆的中央太平洋铁路竣工,加速了资源东运与军队西调。政府摧毁原住民的野牛猎场,将儿童送入寄宿学校,禁止使用本族语言与宗教仪式,强制灌输英语与基督教。
——摘编自刘祚昌、王觉非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下卷)
根据材料一,概括元朝治理西南边疆的举措。
建立土司制度,实行世袭统治;设置行省,推广内地的行政治理模式;传播内地农耕技术和文化;开辟联通西南的驿道。
"]]本题是特点题。时空是元朝(中国)。举措:由材料“元朝在云南、四川等地设立宣慰司”可得出,建立土司制度,实行世袭统治;由材料“云南设置行省”可得出,设置行省,推广内地的行政治理模式;由材料“并传去内地蚕桑经验”及所学可得出,传播内地农耕技术和文化;由材料“元政府还开辟驿道,联通大都与西南”可得出,开辟联通西南的驿道。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指出元朝经营西南边疆和美国治理西部地区在文化政策上的差异,并分析二者各自的影响。
差异:元朝推行文化怀柔、教化政策(或“元朝尊重当地民族的社会组织和习俗,传播佛教和儒学”)。
美国实行文化殖民、奴役政策(或“美国摧毁原住民传统的生活方式,强制改变语言和宗教信仰”)。
影响:元朝的文化政策,推动了边疆多元文化的发展,密切了边疆与内地的联系,促进了民族交融,有利于形成国家认同和维护国家统一。
美国的文化政策,一方面导致原住民文化灭绝(断裂),给他们带来深重灾难;另一方面客观上维护了美国领土扩张的成果,推动了西部开发和发展。
"]]本题是对比题、影响题。时空是元朝中国和近代美国。差异:由材料“元政府还开辟驿道,联通大都与西南。此外,佛教与儒学在云南传播,昆明圆通寺、大理崇圣寺等成为多元文化交融的见证”可得出,元朝推行文化怀柔、教化政策(或“元朝尊重当地民族的社会组织和习俗,传播佛教和儒学”);由材料“政府摧毁原住民的野牛猎场,将儿童送入寄宿学校,禁止使用本族语言与宗教仪式,强制灌输英语与基督教”可得出,美国实行文化殖民、奴役政策(或“美国摧毁原住民传统的生活方式,强制改变语言和宗教信仰”);影响:由材料“元政府在云南设置行省,下设路、府、州、县,结束了云南地区长期割据局面。元世祖派回回人赡思丁为首任行省长官”及所学可得出,元朝的文化政策,推动了边疆多元文化的发展,密切了边疆与内地的联系,促进了民族交融,有利于形成国家认同和维护国家统一;由材料“将原住民强制迁移至西部贫瘠的‘保留地’。1862年,政府颁布《宅地法》,吸引数百万移民垦殖西部”可得出,美国的文化政策,一方面导致原住民文化灭绝(断裂),给他们带来深重灾难;另一方面客观上维护了美国领土扩张的成果,推动了西部开发和发展。
综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从大历史角度简述对边疆治理问题的认识。
构建多元一体的国家认同,不应制造族群对立;注重文化的包容与交融,不应简单依赖武力胁迫,立足边疆的长远开发,不应以掠夺资源为主要目的。
"]]本题是启示题。时空是古代近代(中国和世界)。认识:由材料“结束了云南地区长期割据局面。元世祖派回回人赡思丁为首任行省长官”可得出,构建多元一体的国家认同,不应制造族群对立;由材料“将儿童送入寄宿学校,禁止使用本族语言与宗教仪式,强制灌输英语与基督教”可得出,注重文化的包容与交融,不应简单依赖武力胁迫,立足边疆的长远开发,不应以掠夺资源为主要目的。
高中 | 元明清时期的民族关系题目答案及解析(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