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来源:高途
高中 | 杂化轨道理论题目答案及解析如下,仅供参考!
选修三
第二章 分子结构与性质
第二节 分子的立体结构
杂化轨道理论
氟化镁钾$\rm (KMg{{F}_{3}})$是一种具有优良光学性能的材料,其晶胞结构如下。以该晶胞结构为基础,将相似离子取代或部分取代,可合成多种新型材料。
$\rm KMg{{F}_{3}}$晶体中,每个$\rm M{{g}^{2+}}$位于 个距离最近的$\rm F^{-}$构成的 空隙中,填选项字母 。
$\rm a$.$\rm 3$ 三角形
$\rm b$.$\rm 4$ 正四面体
$\rm c$.$\rm 6$ 正八面体
$\rm d$.$\rm 8$ 立方体
$\\rm c$
"]]由晶胞结构可知,晶胞中位于顶点的镁离子与棱上的氟离子距离最近,则镁离子位于$\rm 6$个距离最近的氟离子构成的正八面体空隙中。
$\rm F{{e}^{3+}}$半径与$\rm M{{g}^{2+}}$接近,将$\rm M{{g}^{2+}}$部分由$\rm F{{e}^{3+}}$取代,可以带来电荷不平衡性和反应活性,从而合成新型催化剂材料。
①基态$\rm F{{e}^{3+}}$价电子的轨道表示式为 。
②某实验室合成新型催化剂材料$\rm KM{{g}_{0.8}}F{{e}_{0.2}}{{F}_{3}}{{O}_{0.1}}({{O}^{2-}}$是平衡电荷引入的填隙阴离子,不破坏原有晶胞结构$\rm )$,已知晶胞棱长为$a\ \rm {nm}$,若要合成厚度为$\rm 301\ \mu m$、面积为$\rm 1\ {{m}^{2}}$的催化剂材料,理论上需要掺杂的$\rm F{{e}^{3+}}$约为 $\rm \ mol$。$\rm (1\ \mu m={{10}^{-6}}\ m$,$\rm 1\ nm={{10}^{-9}}\ m$,设阿伏加德罗常数约为$\rm 6.02\times {{10}^{23}}\ mo{{l}^{-1}})$
;$\\dfrac{1}{10{{a}^{3}}}$
①铁元素的原子序数为$\rm 26$,基态铁离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rm 3d^{5}$,轨道表示式为。
②由题意可知,晶胞的体积为$(10^{-9}a)^{3}\ {\rm m}^{3}=10^{-27}a^{3}\rm \ m^{3}$,催化剂材料的体积为$\rm 0.3\times 10^{-3}\ m\times 1\ m^{2}=3\times 10^{-4}\ m^{3}$,则晶胞的物质的量约为$\dfrac{\dfrac{3\times 1{{0}^{-4}}{{\ \rm m}^{3}}}{1{{0}^{-27}}{{a}^{3}}{{\ \rm m}^{3}}}}{6.02\times {{10}^{23}}\ \rm mo{{l}^{-1}}}=\dfrac{1}{2{{a}^{3}}}\ \rm mol$,理论上需要掺杂的铁离子物质的量为$ \dfrac{1}{2{{a}^{3}}}\ {\rm mol}\times 0.2=\dfrac{1}{10{{a}^{3}}}\ \rm mol$。
我国科研工作者以$\rm KMg{{F}_{3}}$晶体结构为框架,依据“体积匹配原则”合成了具有独特电学性能的$\rm AthMn{{({{N}_{3}})}_{3}}$晶体。其框架中的$\rm M{{g}^{2+}}$由$\rm M{{n}^{2+}}$取代,$\rm {{K}^{+}}$位置嵌入有机阳离子$\rm At{{h}^{+}}$,$\rm {{F}^{-}}$位置沿棱方向嵌入直线型$\rm N_{3}^{-}$。已知$\rm At{{h}^{+}}$与$\rm N_{3}^{-}$的结构简式如下:
①$\rm N_{3}^{-}$中心$\rm N$原子的杂化方式为 。
②$\rm At{{h}^{+}}$的转动不会影响晶体骨架,这是因为除离子键外,该晶体中微粒间还存在着其他相互作用,如邻近的$\rm M{{n}^{2+}}$与$\rm N_{3}^{-}$之间还存在着 ,上述相互作用不会随$\rm At{{h}^{+}}$的转动改变。
$\\rm sp$;配位键
"]]①由图可知,$\rm N_{3}^{-}$离子中中心氮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rm 2$,杂化方式为$\rm sp$杂化。
②锰离子中存在空轨道,能与具有孤对电子的$\rm N_{3}^{-}$离子形成配位键。
与镁离子半径接近的锂离子在可充电电池中应用广泛,如$\rm LiP{{F}_{6}}$、$\rm LiAs{{F}_{6}}$等可作为聚乙二醇锂离子电池的电极材料。电池放电时,$\rm L{{i}^{+}}$沿聚乙二醇分子中的碳氧链向正极迁移的过程如图所示$\rm ($图中阴离子未画出$\rm )$。
①从原子结构的角度解释锂离子半径与镁离子半径接近的原因 。
②从化学键角度看,$\rm L{{i}^{+}}$迁移过程发生 $\rm ($填“物理”或“化学”$\rm )$变化。
③相同条件下,电极材料$\rm LiAs{{F}_{6}}$中的$\rm L{{i}^{+}}$迁移速率比$\rm LiP{{F}_{6}}$中的快,原因是 。
电子层数:$\\rm L{{i}^{+}}\\lt M{{g}^{2+}}$,但核电荷数:$\\rm L{{i}^{+}}\\lt M{{g}^{2+}}$,两离子的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力相近,故两者离子半径相近;化学;$\\rm LiAs{{F}_{6}}$和$\\rm LiP{{F}_{6}}$均为离子化合物,结构相似,阴阳离子带电量均相同,$\\rm As{{F}_{6}}^{-}$离子半径大$\\rm PF_{6}^{-}$,阴阳离子间吸引力更弱,所以$\\rm L{{i}^{+}}$更易迁移
"]]①锂离子的电子层数为$\rm 2$,小于电子层数为$\rm 3$的镁离子,但锂离子的核电荷数小于镁离子,所以两离子的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力相近,两者离子半径相近。
②由图可知,从锂离子迁移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变化为化学变化。
③$\rm LiAs{{F}_{6}}$和$\rm LiP{{F}_{6}}$均为离子化合物,结构相似,阴阳离子带电量均相同,而$\rm As{{F}_{6}}^{-}$离子半径大$\rm PF_{6}^{-}$,阴阳离子间吸引力更弱,所以相同条件下$\rm L{{i}^{+}}$更易迁移。
高中 | 杂化轨道理论题目答案及解析(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