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 | 第1节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题目答案及解析

稿件来源:高途

高中 | 第1节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题目答案及解析如下,仅供参考!

必修一 分子与细胞

第五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第1节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脲酶能够将尿素分解成$\rm CO_{2}$$\rm NH_{3}($$\rm )$,氨溶于水后形成铵根离子。某研究人员利用一定浓度的尿溶液进行了铜离子对脲酶活性的影响实验,得到下图所示结果。

回答下列问题:

$\rm 1917$年,美国科学家萨姆纳从刀豆种子中提取到脲酶的结晶,并用多种方法证明了脲酶的化学本质是                 

[["蛋白质"]]

萨姆纳从刀豆种子中提出脲酶结晶,并用多种方法证明脲酶是蛋白质。

实验结果表明,随着铜离子浓度的升高,脲酶的活性                 。为了进一步探究脲酶作用的最适温度,请写出实验设计的基本思路:在不加入铜离子$\rm ($或铜离子浓度一定$\rm )$的情况下,在温度为                                范围内设罝更小的温度梯度进行实验,测定                 

[["降低","$\\rm 40\\sim 60^\\circ\\rm C$","尿素分解速率"]]

实验结果表明,随着铜离子浓度的升高,产生的铵根离子减少,说明脲酶的活性降低。图中显示,脲酶在$\rm 50^\circ\rm C$时活性最高,所以作用的最适温度范围是$\rm 40$~$\rm 60^\circ\rm C$。为了进一步探究脲酶作用的最适温度,在不加入铜离子(或铜离子浓度一定)的情况下,在温度为$\rm 40$~$\rm 60^\circ\rm C$范围内设置更小的温度梯度进行实验,测定尿素分解速率,尿素分解速率最高时的温度为脲酶作用的最适温度。

某同学在进行探究脲酶作用的最适温度实验时的操作过程如下表所示:

组别
①尿素溶液$\rm 5\;\rm mL$$\rm 5\;\rm mL$$\rm 5\;\rm mL$
②脲酶溶液$\rm 1\;\rm mL$$\rm 1\;\rm mL$$\rm 1\;\rm mL$
③控制温度$\rm T1$$\rm T2$$\rm T3$

注:①$\rm \sim $③表示操作步骤

表中操作步骤存在错误,正确的操作应该是                                                                

[["

应先设置好脲酶溶液和尿素溶液的温度,然后再将相应温度的尿素溶液和脲酶溶液混合进行反应

"]]

因为酶具有高效性,故应先分别设置好脲酶溶液和尿素溶液的温度,然后再将相应温度的尿素溶液和脲酶溶液混合进行反应。

幽门螺旋杆菌是导致胃炎的罪魁祸首,该微生物也可以产生脲酶,并分泌到细胞外发挥作用。$\rm ^{13}C$呼气试验检测系统是国际上公认的幽门螺旋杆菌检查的“金标准”,被测者先口服$\rm ^{13}C$标记的尿素,然后向专用的呼气卡中吹气留取样本,即可以准确地检测出被测者是否被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请简要说明呼气试验检测的原理:幽门螺杆菌会                                                                ,如果检测到被测者                                                                ,则说明被测者被幽门螺杆菌感染。

[["

产生脲酶,脲酶能将尿素分解成$\\rm NH_{3}$$\\rm ^{13}\\text{C}{{\\text{O}}_{2}}$;呼出的气体中含有$\\rm ^{13}\\text{C}{{\\text{O}}_{2}}$

"]]

被测者口服用$\rm ^{13}C$标记的尿素,尿素中的碳原子是$\rm ^{13}C$,分子式为$\rm ^{13}CO$$\rm NH_{2}$$\rm _{2}$,如果胃部存在幽门螺杆菌,幽门螺杆菌会产生脲酶,则尿素会被水解,$\rm NH_{3}$$\rm ^{13}CO_{2}$,若检测患者呼出的气体中含有$\rm ^{13}CO_{2}$,则代表胃部存在幽门螺杆菌。

高中 | 第1节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题目答案及解析(完整版)

去刷题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