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来源:高途
高中 | 元明清时期的民族关系题目答案及解析如下,仅供参考!
选择性必修一
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元明清时期的民族关系
古人认为,天子的职责就是“混一九州”“合万国而君之,立法度,班号令”,做不到这一点的,就不是称职的统治者。下列言论中,与此观念内涵不相吻合的一项是( )
“胡元入主中国,夷狄腥膻,污染华夏,学校废弛,人纪荡然”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中国如根本,四夷如枝叶;中国既安,四夷自服”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反向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材料强调天子的职责是统一天下、包容万国、建立统一领导的国家治理观念。A项内容是朱元璋的原话,旨在揭示作为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的元朝的黑暗统治,与材料核心精神不相符合,A项符合题意,故选A项;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意思是普天之下,皆是王土,四海之内,皆是王臣,表达了周王是统治世间万事万物万民的主人,与题干观念相符,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的意思是自古以来,世人都以中华的礼仪与习俗示为高尚与尊贵,而轻贱胡人那种混乱的伦理制度与习俗,而朕(我)却不分汉胡两者的区别视为同等,从民族关系的角度谈国家治理,与题干观念内涵相符,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
“中国如根本,四夷如枝叶;中国既安,四夷自服”的意思是中原地区如根本,而周围的少数民族如枝叶,现在国家很幸运地得到和平安宁,四方的少数民族都服从,该句话从民族交融角度谈国家治理,与题干观念内涵相一致,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故选A项。
高中 | 元明清时期的民族关系题目答案及解析(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