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 | 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换 题目答案及解析

稿件来源:高途

高中 | 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换题目答案及解析如下,仅供参考!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走向整体的世界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换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据记载,哥伦布在结束第一次的航海返回西班牙时,玉米被不经意间带回了欧洲,但当时美洲的玉米饮食文化却没有相应地传入欧洲。由于玉米的种收比是小麦的5至20倍,所以16世纪中期,人们开始在威尼斯平原规模种植玉米当作粮食,而不再是观赏作物。到16世纪末人们已用玉米面、小麦粉、还有其他谷类的粉混合烤制面包。玉米从西班牙和意大利两个较早的发源地出发,以扇形阵势向巴尔干地区扩展。从 17 世纪早期,玉米被引种到俄国和周围地区。玉米传开后,欧洲多种作物的轮种开始推行,渐渐取代了传统的冬季休耕的农作制度。18世纪欧洲的小麦价格约等于玉米的两倍,故有学者称,“在十七世纪,尤其是在十八世纪,由于玉米充当农民的主食,小麦就能提供大宗的商品粮”。由于稻米在欧洲栽培很少,故玉米在欧洲慢慢发展为仅次于小麦的第二大粮食作物,这一点不同于亚洲。它与从美洲传入的其他粮食饲料多用途作物马铃薯、甘薯一起,支撑起近代以来特别是工业革命以来欧洲人口的快速增长。

——摘编自张箭《美洲玉米初传欧洲论略》等

结合材料绘制一个有关玉米在欧洲传播的时间轴(要求:用黑色中性笔作图,包含时空等信息)。

[["

"]]

时间轴:根据材料“哥伦布在结束第一次的航海返回西班牙时,玉米被不经意间带回了欧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5世纪末,随着新航路开辟传入西班牙。根据材料“所以16世纪中期,人们开始在威尼斯平原规模种植玉米当作粮食,而不再是观赏作物。”可知16世纪中期,玉米作为粮食作物在意大利种植。根据材料“到16世纪末人们已用玉米面、小麦粉、还有其他谷类的粉混合烤制面包。玉米从西班牙和意大利两个较早的发源地出发,以扇形阵势向巴尔干地区扩展。”可知16世纪末,玉米的传播路径开始向巴尔干地区扩展。根据材料“从17世纪早期,玉米被引种到俄国和周围地区。玉米传开后,欧洲多种作物的轮种开始推行,渐渐取代了传统的冬季休耕的农作制度。”可知17世纪早期,玉米传播至东欧等地区。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玉米传播对欧洲的影响。

[["

影响:提高了欧洲的粮食产量,使欧洲人口激增;改变了欧洲人们的饮食习惯;丰富了欧洲的粮食种类(或者改变了欧洲的食物结构),促进了欧洲农业的进步(或者推动轮种的推行);推动了欧洲农业领域商品经济的发展,为工业革命创造了条件。

"]]

影响:根据材料“由于玉米的种收比是小麦的5至20倍,所以16世纪中期,人们开始在威尼斯平原规模种植玉米当作粮食,而不再是观赏作物。”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提高了欧洲的粮食产量,使欧洲人口激增。根据材料“到16世纪末人们已用玉米面、小麦粉、还有其他谷类的粉混合烤制面包。”可知改变了欧洲人们的饮食习惯。根据材料“玉米传开后,欧洲多种作物的轮种开始推行,渐渐取代了传统的冬季休耕的农作制度。”“玉米在欧洲慢慢发展为仅次于小麦的第二大粮食作物。”可知丰富了欧洲的粮食种类(或者改变了欧洲的食物结构),促进了欧洲农业的进步(或者推动轮种的推行)。根据材料“它与从美洲传入的其他粮食饲料多用途作物马铃薯、甘薯一起,支撑起近代以来特别是工业革命以来欧洲人口的快速增长。”可知推动了欧洲农业领域商品经济的发展,为工业革命创造了条件。

高中 | 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换题目答案及解析(完整版)

去刷题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