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来源:高途
高中 | 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换题目答案及解析如下,仅供参考!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走向整体的世界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换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资料 | 资料来源 |
“1934—1939年,南宁城市人口在8万—10万,1942—1945年城市人口6万余人”,市民群体对糖制品消费需求较为旺盛,使南宁成为晚清民国时期郁江上游的蔗糖消费中心。 | 《广西年鉴》 |
郁江流经贵县河道长100公里,“县属航路,素恃郁江,上溯邕宁,下达梧州,帆舶云屯,交通至便”。据1942年贵县县政府统计,“黄片糖或白糖产品……每年约有4万担远销云贵两省及出口东南亚”。 | 《贵县县志》《贵县文史资料 》 |
1946年,龙州出现小型机制糖厂,“广西省银行经理赵可任与南洋企业公司合资在龙州城……创办一间小型糖厂,甘蔗自种自榨,年产黄砂糖仅10吨左右”。 | 《龙州县志》 |
民国时期,蒲庙出现专门经营蔗糖购销的糖庄。“民国二十六年,全镇有糖庄、杂货、饮食等8个行业65户,从业134人……民国三十三年,全镇有布匹、杂货、糖庄等9个行业37户,从业306人”。 | 《邕宁县志》 |
材料二
有别于对世界史的整体叙述,20世纪中叶以来,众多学者将研究的目光聚焦于棉花、茶叶、蔗糖、丝绸、白银等专门的物种或商品,其中对蔗糖史的研究成果丰硕。多数学者认为甘蔗起源于印度,后被引入中国和东南亚等地种植。甘蔗制糖技术也起源于印度,后传入中国、波斯、大食等地,唐太宗就曾派使臣到印度学习熬糖技术。由于日本严重缺糖,所以明清时期的中日贸易中,运往日本最大宗的商品就是糖,然后从日本换回大量白银和铜。新航路开辟后,甘蔗又被引入美洲殖民地。甘蔗种植和熬糖所需劳动力巨大,所以非洲黑人奴隶填补了印第安人大量死亡所带来的劳动力短缺。源源不断的廉价蔗糖从美洲运往欧洲,糖成为工人阶级卡路里的廉价来源,从而降低了劳动成本,推动了工业的发展。
——摘编自葛兆光《历史解释为什么有力量?——一种食品、一场战争、一部文献和一幅地图》
以郁江流域蔗糖业为例,说明材料一的相关资料对研究民国时期广西蔗糖产业发展状况的史料价值。
史料价值:材料一相关资料来源于《广西年鉴》《贵县县志》等地方志,属于文献史料;地方志是记载各个时期区域社会生活、历史变迁、地理沿革、风土人情等情况的文献史料,一般由地方政府组织编纂,是研究地方史极其重要的史料来源;材料一资料内容涉及广西郁江流域人口、交通、生产设备、市场等相关数据及历史信息,为研究20世纪30—40年代广西蔗糖产业发展提供了多维度的史料依据。
"]]本题是特点类和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民国时期(中国)。据材料“《广西年鉴》……《贵县县志》《贵县文史资料》”,得出材料一相关资料来源于《广西年鉴》《贵县县志》等地方志,属于文献史料;从地方志的内容及特点分析,得出地方志是记载各个时期区域社会生活、历史变迁、地理沿革、风土人情等情况的文献史料,一般由地方政府组织编纂,是研究地方史极其重要的史料来源;据材料“1934—1939年,南宁城市人口在8万—10万,1942—1945年城市人口6万余人”,“县属航路,素恃郁江,上溯邕宁,下达梧州,帆舶云屯,交通至便”等信息,得出材料一资料内容涉及广西郁江流域人口、交通、生产设备、市场等相关数据及历史信息,为研究20世纪30—40年代广西蔗糖产业发展提供了多维度的史料依据。
综合以上两则材料,从世界史的视角解读蔗糖传播史。
解读:蔗糖传播史是世界物种交换和世界贸易发展史的组成部分;蔗糖传播史是世界殖民扩张史的缩影;蔗糖传播史反映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发展。
"]]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至近代(世界)。据材料“甘蔗制糖技术也起源于印度,后传入中国、波斯、大食等地,唐太宗就曾派使臣到印度学习熬糖技术”,得出蔗糖传播史是世界物种交换和世界贸易发展史的组成部分;据材料“新航路开辟后,甘蔗又被引入美洲殖民地。甘蔗种植和熬糖所需劳动力巨大,所以非洲黑人奴隶填补了印第安人大量死亡所带来的劳动力短缺”,得出蔗糖传播史是世界殖民扩张史的缩影;从世界市场的角度分析,得出蔗糖传播史反映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发展。
高中 | 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换题目答案及解析(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