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来源:高途
高中 | 功率的概念与计算题目答案及解析如下,仅供参考!
必修2
第七章 机械能守恒定律
7.3 功率
功率的概念与计算
图($a$)是游乐园常见的“疯狂过山车”项目,该系统结构可以简化成图($b$)的“单棒”模型。导体棒在$ab$处由静止释放,先经直轨道到达$cd$处,然后沿切线进入光滑圆弧轨道,圆弧轨道的底端$ef$又与足够长的光滑水平导轨相切。图中两导轨之间的阴影区域是一个正方形,其内有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重力加速度$g$取$10\:\rm m/s^{2}$)
若导体棒在直轨道$ac(bd)$上的动摩擦因数$\mu =0.5$,圆弧轨道$ce(df)$的半径$r=2\:\rm m$,角度$\theta=37^\circ$,释放高度$H=3\:\rm m$,导体棒质量$m=1\:\rm kg$。则:
①导体棒在直轨道$ac(bd)$上运动的加速度大小$a=$ $\;\rm m/s^{2}$,$1\;\rm s$末重力的瞬时功率$P_{1}=$ $\;\rm W$;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导体棒在直轨道$ac(bd)$上运动的加速度大小$a=g\sin\theta-\mu g\cos\theta=2\;\rm m/s^{2}$
$1\;\rm s$末的速度为$v=at=2\;\rm m/s$
$1\;\rm s$末重力的瞬时功率$P_{1}=mgv\sin \theta=12\;\rm W$;
导体棒到达圆弧轨道的底端$ef$处对轨道的压力大小;
$24\\;\\rm N$
"]]导体棒从释放到圆弧轨道的底端$ef$处,由动能定理得$mg\left( H+r-r\sin\theta \right)-\mu mg\cos\theta \times \dfrac{H}{\sin\theta}=\dfrac{1}{2}mv_{1}^{2}$
导体棒到达圆弧轨道的底端$ef$处,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_{{N}}-mg=\dfrac{mv_{1}^{2}}{r}$
解得$F_{N}=24\;\rm N$
由牛顿第三定律得导体棒到达圆弧轨道的底端$ef$处对轨道的压力大小为$24\;\rm N$;
已知定值电阻为$R$,导体棒电阻为$R_{0}$,水平导轨间距为$l$,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导体棒以速度$v_{0}$进入正方形阴影区域磁场后,受到一个水平向右的外力$F$作用。
①在图($c$)中标出通过导体棒的感应电流方向 。
②若导体棒在磁场中做匀速直线运动,则外力$F$的表达式为 。
③若导体棒质量为$m$,进入磁场后做加速度为$a$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i.$(简答)求外力$F$与瞬时速度$v$的函数关系式 。(结果用字母表示)
$ii.$导体棒与磁场左边界的距离为$x$,若导体棒在出磁场前就撤去外力,定性画出导体棒在磁场中运动可能出现的“$v-x$”图线 。(作图题,不需要写出演算过程)
见解析 $\\dfrac{B^{2}L^{2}v_{0}}{R+R_{0}}$ $ma$$+$$\\dfrac{B^{2}L^{2}v}{R+R_{0}}$ 见解析
"]]由右手定则知导体棒中的电流方向如图所示
导体棒切割磁感线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和电流分别为
$E=BLv_{0}$,$I=\dfrac{E}{R+R_{0}}$
导体棒受到的安培力$F_{安}=BIL=\dfrac{B^{2}L^{2}v_{0}}{R+R_{0}}$
若导体棒在磁场中做匀速直线运动,外力等于安培力$F=F_{安}=\dfrac{B^{2}L^{2}v_{0}}{R+R_{0}}$
当导体棒的速度为$v$时,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F_{安}}'=F-\dfrac{B^{2}L^{2}v}{R+R_{0}}=ma$
解得$F'=\dfrac{B^{2}L^{2}v}{R+R_{0}}+ma$
撤去外力前,导体棒在磁场中做匀加速运动,有$v^{2} − v_{0}^{2}=2ax$
整理得$v=\sqrt{v_{0}^{2}+2ax}$
由数学知识知图像为
设撤力瞬间导体棒的速度为$v_{1}$,撤去力$F$后,由动量定理得$- \sum\dfrac{B^{2}L^{2}v}{R+R_{0}} \cdot \Delta t=mv'-mv_{1}$
整理得$v'=v_{1}-\dfrac{B^{2}L^{2}x}{R+R_{0}}$
图像为斜向下的直线,由于磁场宽度未知,无法判断何时减速至$0$,故可能的图像为
高中 | 功率的概念与计算题目答案及解析(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