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 | 分析题 题目答案及解析

稿件来源:高途

高中 | 分析题题目答案及解析如下,仅供参考!

现代文阅读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题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潮汐

周晓枫

①潮汐,使海拥有自己的心跳,于是海不再是简单的地理概念,而是具有生物学特征的活体:蓝皮肤的海巨人有着古老而饱满的生命,我们能从潮汐里感受到原始情欲般不息的律动。

②最初只是缓梯形的波浪,渐渐,海面现出猛虎的条纹……涨潮时的大海暗蓄风雷。近礁的迟钓者会因为一时贪心酿成大错,仅仅是晚于收竿,潮位就已发生变化,海水迅速吞没折返的路;他回不去了,拳击般迎面而来的浪头将把他带到与归途相反的方向。

③当波涛如战鼓,当默默积聚的浪就像鲸鱼涌起的背,大海以令人震撼的席卷之力传达着它的愤怒。它似乎渴望着某种破坏和审判。巨浪澎湃,组成巴洛克式的白色塔尖——海洋,这座可以深到黑暗、深到绝望的深蓝教堂里,我猜测其中存在着怎样的宗教。既有云水襟怀,吐纳,承受,创造,海洋养育众生;同时,也根本不屑于为残暴寻找任何借口,血淋淋的即时杀戮进行得如此干净和纯粹,大海坦然执行它的法则——它的世界里,没有形容词的修饰,没有定语的位置。海就像初婴或者成熟到疲倦的神那样,不必支配话语,它不必依靠交流来获取能量和援助,海的世界根本不需要坐标系的校正。这是一种任性的强大,或者强大至此,才能拥有任性所象征的自由。海之所以令人敬畏,还在于,它的暴力同样可以漠然地作用于自身。风暴来临之前饥饿的海面,天空翻滚末日般的乌云,海水呈现出墓碑般的岩灰色。暴风雨只有开始的几分钟像打击乐,此后很快变成混浊的交响。为了锻炼勇气,我曾经尝试体验风浪,但大海那自毁般的无畏令人落荒而逃。到处是破碎的被强力撕扯的波浪,那时,连大海本身都像是残骸。我想起尤瑟纳尔提到过一句话:“尊敬”这种纯金,如果不掺杂一定的恐惧成分,可能会太软。

④幸好,海还有它的消沉、它的倦怠,还有它的无能为力,否则,海只是不受道德拘禁的兽王,让人类这种陆地生命难以亲近。正如醉酒的不断翻腾的胃囊,海呕吐着它尚未消化的东西:贝壳、死鱼、沉船上的遗骸。有时,累极了的海几乎无力掀动波浪,光线阴沉,我们看到的是水银般的、波动得异常缓慢、晦暗而凝滞的大海——那因庞大自重而不能挪移的巨物,慢慢丧失它的挣扎。尤其退潮时分,浪涌越来越弱,泡沫散碎,像垂危者逐渐松开的拳头……这是弥留之际的大海。

⑤日复一日,海,重复这样的节奏,从雷霆万钧到筋疲力尽,它一次次复活,再度浪涌,隆起蝶泳者那有弧度的背肌。海在潮汐中不断复习,仿佛这是循环的历法,仿佛是在重复中巩固自己的律令。每当凝望大海——那喘息的胸膛,我总能感觉某种极端的激情:像追逐真理那样因无望而无限的激情。这种激情,甚至能表现出至为节制的力量。有时候的海水万般柔情,波浪就像动物被抚触的皮毛那样掠过一阵阵既迷醉又紧张的战栗——什么样的手,使大海这样的巨兽也为之颤抖,并在永不止息的剧烈渴望中自我折磨?

⑥谜样的月亮,想象力之外的魔法。当首次得知潮汐主要来自月亮的牵引,我惊异不已,相当于听说蝴蝶用翅膀吊起了桶里的井水。月亮如此皎洁、宁静,它只是一小片虚幻的光。即使用调焦后的望远镜窥视,像把花瓣放在显微镜下的载玻片那样,我们看到的,依然是它内部的荒凉:碱性的月壤,注定只能种植一株落尽叶子的树;树下,旋转着清凉寂寞的舞者。气质孤楚,月亮带了一点病态的温柔。缥缈、微凉、静若处子,纸薄的月亮却能搅动遥远之外的海洋暴力。

⑦这奇怪的对称,也许反倒是通约的法则:唯轻盈之物才能制衡最大的重器。比如灯塔之光指引万吨巨轮。比如理想,仅凭它动听的发音,可以让几代人甘愿付出喉咙里的血。比如死,为了抵偿它的安静,我们动用了一生的喧嚣。在更大的意义上,对诸如轻重大小的理解似乎是与日常远远不同的。所以最后的伊甸园未必存在于浩茫天际,也许是藏在小孩子的瞳孔里。所以,当月亮里的占卜者起舞,能够召唤史诗般汹涌的海水,召唤眼线狭长的信天翁展翼迁徙,召唤鲨鱼露出齿锋,召唤锚状海星,渐渐变成寂静的标本……

⑧月亮月亮,无比安宁,这金黄斑驳的鱼鳞是大海所敬拜的图腾。一涨一落,巨大的蓝心脏为它而跳动、激荡。

第③段引用了尤瑟纳尔提到的一句话,请分析其作用。

[["

引用尤瑟纳尔的话,说明大海令人敬畏,是因为“尊敬”中掺杂着恐惧,解释前文大海令人敬畏的原因,使文章对大海的描写更具深度,引发读者思考。

"]]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引用的作用的能力。

在第③段中,作者描绘了大海令人敬畏的强大力量,“当波涛如战鼓,当默默积聚的浪就像鲸鱼涌起的背,大海以令人震撼的席卷之力传达着它的愤怒”,展现出大海波涛汹涌、气势磅礴的一面,其暴力不仅作用于外物,甚至可以漠然地作用于自身,如“风暴来临之前饥饿的海面,天空翻滚末日般的乌云,海水呈现出墓碑般的岩灰色”“到处是破碎的被强力撕扯的波浪,那时,连大海本身都像是残骸”,描绘出大海在风暴中自我摧毁般的景象,让人心生恐惧。

而尤瑟纳尔这句话“‘尊敬’这种纯金,如果不掺杂一定的恐惧成分,可能会太软”,恰到好处地解释了前文大海令人敬畏的原因,正是因为大海的强大力量以及它表现出的那种可以自我毁灭的无畏,让人们在对其产生尊敬之情的同时,不可避免地掺杂着恐惧。这一引用深化了文章对于大海的描写,使读者对于大海的认识不再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波澜壮阔,而是深入到其力量本质以及带给人的复杂情感,引发读者对大海与人类关系、自然力量与人类敬畏之心等方面的思考。

作者极重视语言的雕琢,请结合第④段对此加以赏析。

[["

运用比喻,“如醉酒的不断翻腾的胃囊”“像垂危者逐渐松开的拳头”等,形象写出大海消沉、倦怠的状态;用词精妙,“呕吐”“凝滞”等词生动展现大海此时的无力,使描写更具画面感。

"]]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章语言的能力。

在第④段中,作者运用多种手法雕琢语言,生动地展现了大海消沉、倦怠的一面。

比喻手法的运用:“正如醉酒的不断翻腾的胃囊,海呕吐着它尚未消化的东西:贝壳、死鱼、沉船上的遗骸”,将退潮时的大海比作醉酒后翻腾的胃囊,形象地描绘出大海将内部的杂物“吐出”的状态,让读者仿佛能看到那些贝壳、死鱼等被海水冲上岸的画面,生动展现出大海在倦怠时的模样;“浪涌越来越弱,泡沫散碎,像垂危者逐渐松开的拳头”,把逐渐减弱、散碎的浪涌和泡沫比作垂危者松开的拳头,通过这一极具画面感的比喻,将大海在退潮时的无力、消沉表现得淋漓尽致,使抽象的大海状态变得具体可感。

精妙用词:“海呕吐着它尚未消化的东西”中的“呕吐”一词,赋予大海人类的动作,生动且充满画面感,将大海退潮时排出杂物的情景刻画得栩栩如生;“光线阴沉,我们看到的是水银般的、波动得异常缓慢、晦暗而凝滞的大海”,“凝滞”一词精准地描绘出大海在倦怠时海水流动缓慢、仿佛停止不动的状态,让读者能够真切感受到大海此时的无力,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小明同学认为第⑥段画线句对月亮的描写不够真实,对其在构思中的作用产生疑惑。请对此加以分析,解除小明同学的困惑。

[["

画线句对月亮的描写虽不真实,但充满想象力。它将月亮的皎洁宁静与搅动海洋暴力的能力对比,为后文阐述“唯轻盈之物才能制衡最大的重器”做铺垫,使文章构思更巧妙,富有诗意。

"]]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第⑥段画线句“月亮如此皎洁、宁静,它只是一小片虚幻的光。即使用调焦后的望远镜窥视,像把花瓣放在显微镜下的载玻片那样,我们看到的,依然是它内部的荒凉:碱性的月壤,注定只能种植一株落尽叶子的树;树下,旋转着清凉寂寞的舞者”,的确在客观事实上并非对月亮的真实描写,而是充满了浪漫的想象。作者把月亮想象成一片虚幻的光,描绘其内部荒凉,且存在着碱性月壤、落尽叶子的树和清凉寂寞的舞者,这些充满奇幻色彩的意象,营造出一种神秘、空灵的氛围。

然而,这样的描写并非毫无意义,作者在此将月亮外在“皎洁、宁静”“缥缈、微凉、静若处子,纸薄”的特质与它“能搅动遥远之外的海洋暴力”的能力进行强烈对比,看似柔弱、虚幻的月亮,却有着牵引潮汐、引发大海汹涌浪潮的巨大力量,这正是为后文“唯轻盈之物才能制衡最大的重器”的观点埋下伏笔。通过这种充满想象力的描写,将月亮与大海的关系进行艺术化呈现,以月亮的“轻”与大海的“重”形成鲜明反差,让读者更直观地感受到二者之间奇妙的制衡关系,从而使文章的构思更加巧妙,在富有诗意的文字中,引导读者深入思考事物间看似矛盾却又合理的内在联系,增强了文章的文学性与思想性。

结合第⑦段画线句,评析本文的思想意义。

[["

第⑦段画线句表达了对轻重大小关系的独特理解,启示人们换角度看世界。本文通过对潮汐的描写,表达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以及对世界的思考,富有哲理,引发读者对生活和世界的深入思考。

"]]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和评析本文的思想意义的能力。

第⑦段画线句“在更大的意义上,对诸如轻重大小的理解似乎是与日常远远不同的”,是作者基于前文对月亮与大海关系的观察与感悟得出的哲理性思考。作者发现,看似“缥缈、微凉、静若处子,纸薄”的月亮,却能“搅动遥远之外的海洋暴力”,以轻盈之姿制衡大海这一“最大的重器”,这种现象打破了人们对事物“轻重大小”的常规认知。

本文以细腻笔触描绘潮汐,如“涨潮时的大海暗蓄风雷”“当波涛如战鼓,当默默积聚的浪就像鲸鱼涌起的背,大海以令人震撼的席卷之力传达着它的愤怒”,展现出大海强大而多变的力量,让读者感受到自然的磅礴与神秘,从而心生敬畏。而对月亮与大海关系的探讨,进一步引发对世界运行规律的思考。

文中“比如灯塔之光指引万吨巨轮。比如理想,仅凭它动听的发音,可以让几代人甘愿付出喉咙里的血。比如死,为了抵偿它的安静,我们动用了一生的喧嚣”,通过多个生动的例子,将抽象哲理具象化,启示读者突破常规思维的局限,以全新视角审视世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常被固有观念束缚,而这篇文章促使我们反思,鼓励我们像作者一样,从自然现象中汲取智慧,对生活和世界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发现那些隐藏在表象之下的深刻哲理与奇妙关系。

高中 | 分析题题目答案及解析(完整版)

去刷题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