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来源:高途
高中 | 第一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题目答案及解析如下,仅供参考!
必修二 遗传与进化
第一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一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人类遗传病的检测与预防
乳糖不耐受是因缺乏乳糖酶($\rm LCT$)而造成进食乳汁后出现腹胀、腹泻等症状的现象。大多数人和哺乳动物出生时$\rm LCT$基因的表达量最大,断奶后表达量逐渐降低,至成年期时表现成年型乳糖不耐受。据调查,全球多数成年人口为乳糖不耐受,只有约$\rm 25\%$因$\rm LCT$基因中的碱基序列发生改变而在成年后表现为乳糖耐受。一对夫妇(Ⅱ$\rm -2$和Ⅱ$\rm -3$)发现其新生儿Ⅲ$\rm -1$进食母乳后有乳糖不耐受现象,经医生诊断患有单基因遗传病先天性乳糖酶缺乏症。下图为该家庭相关的系谱图,相应的$\rm LCT$基因用$\rm A/a$表示。
为Ⅱ$\rm -2$和Ⅱ$\rm -3$夫妇进行遗传咨询,正确的流程是 (对序号进行排序)。
①系谱分析确定遗传方式
②了解家族成员病史
③提出预防措施
④估计二胎患病风险率
($1$) 遗传咨询的内容和步骤:($1$)医生对咨询对象进行身体检查,了解家庭病史,对是否患有某种遗传病作出诊断;($2$)分析遗传病的传递方式;($3$)推算出后代的再发风险率;($4$)向咨询对象提出防治对策和建议,如终止妊娠、进行产前诊断等,因此本题中遗传咨询的流程是②了解家族成员患病史,①系谱分析确定遗传方式,④估计二胎患病风险率,③提出预防措施,即②①④③。
据图分析,先天性乳糖酶缺乏症的遗传方式是$\rm (\quad\ \ \ \ )$。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伴$\\rm X$显性遗传
","伴$\\rm X$隐性遗传
"]据图可知, Ⅱ$\rm -2$和Ⅱ$\rm -3$正常,但是有一个生病的女儿,符合“无中生有为隐性,生女患病为常隐”,则说明先天性乳糖不耐受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rm B$正确,$\rm ACD$错误。
故选:$\rm B$。
Ⅱ$\rm -3$的基因型为$\rm (\quad\ \ \ \ )$。
$\\rm AA$
","$\\rm Aa$
","$\\rm X^{A}X^{A}$
","$\\rm X^{A}X^{a}$
"]先天性乳糖不耐受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Ⅱ$\rm -2$和Ⅱ$\rm -3$正常,但是有一个生病的女儿,因此 Ⅱ$\rm -3$的基因型为$\rm Aa$,$\rm B$正确,$\rm ACD$错误。
故选:$\rm B$。
Ⅱ$\rm -3$的初级卵母细胞含有$\rm (\quad\ \ \ \ )$个致病基因。
$\\rm 1$
","$\\rm 2$
","$\\rm 1$或$\\rm 2$
","$\\rm 4$
"]Ⅰ$\rm -3$的初级卵母细胞若没有进行$\rm DNA$的复制,则只有$\rm 1$个致病基因,若发生了$\rm DNA$的复制则含有$\rm 2$个致病基因,因此Ⅱ$\rm -3$的初级卵母细胞含有$\rm 1$或者$\rm 2$个致病基因,$\rm C$正确,$\rm ABD$错误。
故选:$\rm C$。
若Ⅱ$\rm -2$和Ⅱ$\rm -3$再生育一胎,这个孩子患先天性乳糖酶缺乏症的概率为$\rm (\quad\ \ \ \ )$。
$\\rm\\dfrac 14$
","$\\rm \\dfrac34$
","$\\rm \\dfrac12$
","$\\rm \\dfrac18$
"]Ⅱ$\rm -2$和Ⅱ$\rm -3$的基因型都是$\rm Aa$,则他们的后代患病的基因型为$\rm aa$,概率为$\rm \dfrac14$,$\rm A$正确,$\rm BCD$错误。
故选:$\rm A$。
Ⅱ$\rm -3$怀二胎后经胎儿细胞检测确认胎儿的$\rm LCT$基因型与Ⅲ$\rm -1$相同。下列观点和建议合理的是$\rm (\quad\ \ \ \ )$。(多选)
该胎儿出生后进食母乳易出现呕吐腹泻等不良反应
","患病儿肠道缺乏乳糖酶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建议产妇立即终止妊娠,避免患病儿出生
","建议产妇继续妊娠,提前准备乳糖水解配方奶粉
"]$\rm A$、Ⅱ$\rm -3$怀二胎后经胎儿细胞检测确认胎儿的$\rm LCT$基因型与Ⅲ$\rm -1$相同,则说明胎儿是患者,该胎儿出生后进食母乳易出现呕吐腹泻等不良反应,$\rm A$符合题意;
$\rm B$、患病儿肠道缺乏乳糖酶是基因突变的结果,不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结果,$\rm B$不符合题意;
$\rm CD$、患病儿肠道缺乏乳糖酶则不能进行母乳,要提前准备乳糖水解配方奶粉,则虽然具有致病基因,通过食用无乳糖的奶粉,可能不会患病,不需要终止妊娠,$\rm C$不符合题意,$\rm D$符合题意。
故选:$\rm AD$。
哺乳动物幼年期能耐受乳糖,至成年期时不食乳汁并表现对乳糖不耐受。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rm (\quad\ \ \ \ )$。
机体或细胞可以根据环境变化作出响应,关闭一些基因的表达
","成年个体乳糖酶的表达量降低可能有利于减少氨基酸的不必要消耗
","乳糖不耐受的成年个体更容易在自然选择过程中被淘汰
","比较不同哺乳动物的$\\rm LCT$基因碱基序列可以作为生物进化的微观证据
"]$\rm A$、大多数人和哺乳动物出生时$\rm LCT$基因的表达量最大,断奶后表达量逐渐降低,至成年期时表现成年型乳糖不耐受,可能是乳糖酶($\rm LCT$)的合成量下降造成的,即关闭了一些基因的表达,$\rm A$正确;
$\rm B$、成年个体不需要食用乳汁,不需要表达乳糖酶,则乳糖酶的表达量降低可能有利于减少氨基酸的不必要消耗,$\rm B$正确;
$\rm C$、成年个体不食用乳汁,则一般不需要乳糖酶,乳糖不耐受的成年个体不会在自然选择过程中被淘汰,$\rm C$错误;
$\rm D$、比较不同哺乳动物的$\rm LCT$基因碱基序列可以作为生物进化的分子生物学证据,$\rm D$正确。
故选:$\rm C$。
中欧地区的气候环境使其比东亚地区更适宜畜牧业的发展。调查显示,现今中欧人群乳糖不耐受的发生率约为$\rm 5\%-40\%$,而东亚人群乳糖不耐受的发生率为$\rm 75\%-100\%$。请根据现代进化理论解释中欧和东亚人群乳糖不耐受的发生率产生差异的过程: 。
由于中欧和东亚距离较远,古代时交通不便,造成地理隔离阻断了两地人群之间的基因交流。中欧地区鲜奶在食物中的比例高于东亚地区,中欧地区耐受乳糖的变异被环境选择保留的机会高于东亚地区,相应地中欧地区乳糖不耐受的比率低于东亚地区,由此两个种群向着不同的方向发展。久而久之,中欧人群中乳糖不耐受比率与东亚人群的差异逐渐积累,最终造成了中欧和东亚人群乳糖不耐受发生率的差异变大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根据现代进化理论中欧和东亚人群乳糖不耐受的发生率产生差异的原因为:由于中欧和东亚距离较远,古代时交通不便,造成地理隔离阻断了两地人群之间的基因交流。中欧地区鲜奶在食物中的比例高于东亚地区,中欧地区耐受乳糖的变异被环境选择保留的机会高于东亚地区,相应地中欧地区乳糖不耐受的比率低于东亚地区,由此两个种群向着不同的方向发展。久而久之,中欧人群中乳糖不耐受比率与东亚人群的差异逐渐积累,最终造成了中欧和东亚人群乳糖不耐受发生率的差异变大。
高中 | 第一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题目答案及解析(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