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 | 材料赏析 题目答案及解析

稿件来源:高途

高中 | 材料赏析题目答案及解析如下,仅供参考!

语言文字应用

语言运用

材料赏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话犹未,林黛玉已了进来,一见宝玉,便笑道:“哎哟,我来的不巧了!”宝玉等忙起身笑让坐。宝钗因笑道:“这话怎么说?”黛玉笑道:“早知他来,我就不来了。”宝钗道:“我更不解这意。”黛玉笑说道:“要来时一群都来,要不来一个也不来。今儿他来了,明儿我再来,如此间错开了来着,岂不天天有人来了,也不至于太冷落,也不至于太热闹了。姐姐如何反不解这意思?”

这里薛姨妈已摆了几样细巧茶果,留他们吃茶。宝玉笑道:“这个须得就酒才好。”薛姨妈便命人去灌了最上等的酒来。宝玉见酒来,抢来欲喝。薛姨妈忙道:“这可使不得!吃了冷酒,写字手打贴儿。”宝钗笑道:“宝兄弟,亏你每日家杂学旁收的,难道就不知道酒性最热。若热吃下去,发散的就快;若冷吃下去,便凝结在内,以五脏去暖他,岂不受害。从此还不快不要吃那冷的呢。”宝玉听这话有情理,便放下冷的,命人暖来方饮。黛玉磕着瓜子儿,只。可巧黛玉的小丫鬟雪雁走来与黛玉送小手炉,黛玉因含笑问他说:“谁叫你送来的?难为他费心。那里就冷死了我!”雪雁道:“紫鹃姐姐怕姑娘冷,叫我送来的。”黛玉一面接了,抱在怀中,笑道:“也亏你倒听他的话。我平日和你说的,全当耳旁风。怎么他说了你就依,比圣旨还快些!”宝玉听这话,知是黛玉借此奚落他,也无回复之词,只两阵罢了。

下列句子中的“了”和“话犹未了”中的“了”,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

春花秋月何时了

","

事如春梦了无痕

","

了却君王天下事

","

才了蚕桑又插田

"]
[["B"]]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一词多义的能力。

“话犹未了”中“了”的意思是完毕,结束。

B.“事如春梦了无痕”中“了”意思是完全(不),一点(也没有)。句意:往事就像春天的一场梦,醒来之后连一点痕迹都没有。

A.“了”为完毕、结束。句意:春花秋月的美好时光什么时候结束了呢?

C.“了”为完毕、结束。句意:一心想替君主完成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

D.“了”为完毕、结束。句意:刚刚结束了蚕桑的事又要插秧了。

故选B。

请分析“摇摇的走”“抿着嘴笑”“嘻嘻的笑”三处细节描写各自的表达效果。

[["

摇摇的走:表现黛玉病弱娇美,“摇摇”二字形象地写出她走路的姿态。

抿着嘴笑:说明黛玉心中有些醋意,用“笑”掩饰她对宝钗和宝玉单独相处的不满。

嘻嘻的笑:明知黛玉奚落自己,又无奈,用“笑”掩饰尴尬。

"]]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语句表达效果的能力。

“摇摇”意思是摆动、摇曳的样子,形容事物摇摇晃晃,即将倒塌或崩溃。“摇摇的走”描写黛玉走路的状态,写出黛玉走路时像弱柳扶风、体态软弱的样子,突出林黛玉的病态美、娇弱美。

上文写宝钗劝宝玉不要吃冷酒,宝玉便听话放下冷酒。黛玉看到后便“抿着嘴笑”,这一处神态描写,“笑”是黛玉对宝钗和宝玉相处时一个关心,一个听话的不满的掩饰,也是黛玉对宝钗宝玉两人关系亲密而心中嫉妒的心理状态的表现。

“嘻嘻的笑”的神态描写,是宝玉听到黛玉的话后,知道黛玉对雪雁说的话是在含沙射影,是在讥讽自己,可是自己又不能辩解,只得用“嘻嘻的笑”来掩饰心中的窘迫。

在复杂的交际语境中,代词的指代义有时会变得丰富,从而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请据此对画线句子中的“你”和“他”进行简要分析。

[["

①“你”明指雪雁,暗指宝玉;“他”明指紫鹃,暗指宝钗。

②黛玉含沙射影(旁敲侧击、一语双关、借题发挥),写出了对宝玉听宝钗的话而将自己的话置若罔闻的不满和吃醋的心理,突出黛玉聪慧机智、口齿伶俐、敏感多疑形象。

"]]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代词意义的能力。

从指代内容上,本句话表面上是说给雪雁的,说雪雁听紫鹃的话,不听自己的话。实则是说给宝玉听的,讽刺宝玉听宝钗的话,不听自己的话。因此句中的“你”,表面上是对着雪雁说,指雪雁,实际上指宝玉。“他”表面上是指雪雁听从的人——紫鹃,实则指宝玉听从的人——宝钗。

从表达效果上,黛玉本意是不满宝玉听宝钗的话,却对自己的话当耳旁风,本意是不满宝玉宝钗两人关系亲密,而自己却当旁观者,但又不能直接说出,只得用这样间接委婉、旁敲侧击的方式来表达,以达到借题发挥的目的,可以看到黛玉的聪明敏捷,言谈应对灵活,以及作为朦胧中的恋爱小儿女的猜忌多疑的性格。

高中 | 材料赏析题目答案及解析(完整版)

去刷题
今日推荐